濕熱天氣讓你全身悶黏不舒服?專家示警:當心體溫失衡變成健康隱憂

台灣進入春夏交替時期,濕熱型天氣再度來襲,不少人感到全身悶黏、頭暈乏力。專家指出,高濕度環境會影響人體正常排汗機制,導致體溫調節困難,進而增加中暑、代謝異常等健康風險。

Elder woman struggling with high temperature 23 2149456747
濕熱型天氣再度來襲,不少人感到全身悶黏、頭暈乏力。(示意圖/FREEPIK)

當濕度飆升,汗水不容易蒸發,使體表溫度無法正常釋放。台灣屬於高濕氣候地區,平均相對濕度超過80%,再加上民眾長期待在冷氣房、運動量不足,容易造成排汗能力下降,對氣溫的適應力也會逐漸喪失。

不少人發現,明明飲食清淡、規律運動,體重卻難以下降,這可能是體內濕氣滯留,代謝不佳所導致的。專家建議,應多留意身體排汗狀況,若稍微活動就大量出汗,或是即使劇烈運動也難以流汗,可能是代謝失調的警訊。

Woman getting massage back by hot stones 329181 18804
想改善悶熱與代謝不良問題,可嘗試岩盤浴等溫熱療法。(示意圖/FREEPIK)

想改善悶熱與代謝不良問題,可嘗試岩盤浴等溫熱療法。透過穩定熱能刺激身體自然排汗,不僅有助循環,也能強化體溫調節功能。以「澤之湯體重管理中心」的負離子岩盤浴為例,45分鐘可消耗相當於慢跑30公里的熱量,適合不易出汗、體質濕寒、常感疲倦的族群。

專家提醒,春夏高濕熱環境除了讓人感覺不適,更可能成為慢性疲勞、免疫力下降的誘因。日常生活中,建議保持適度活動、多補水並留意排汗反應,才能幫助身體維持良好代謝與健康狀態。

內容來源